
一、基地概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依托经贸学院,基地主任陈昭教授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经济贸易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基地成员包括:刘巍教授(南开大学博士毕业)、戴艳娟教授(日本法政大学博士毕业)、林友宏讲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毕业)、郭永钦讲师(复旦大学博士毕业)、陈川讲师(南开大学博士毕业)、林彦樱讲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毕业)、徐芳燕讲师(暨南大学博士毕业)、周迪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毕业)。
中心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近现代计量经济史研究”和“欧美日近现代计量经济史研究”。前者研究近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主要包括:1.近代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估算。这是近代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的基础工作,由于中国历史资料一向不重视统计数据,多以虚数大略估之,造成今天研究工作的“瓶颈”。我们先前估算或补足了近代中国50年的GDP、狭义货币量、消费额等数据,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估算,如,时间序列的投资额、资本存量、广义货币、政府购买、财政收支等。2.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在估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做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研究。3.新古典理论框架的实证与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假设之一是“政府充当守夜人”,而纵观欧美日等国的近代经济史,政府无一不干预经济,新古典经济学无法以欧美日等国的经验实证和判断。1887-1936年的中国政府无力干预经济,甚至连“守夜人”都不合格。以近代中国的经验对新古典经济学做出实证研究,会有一番新意。后者研究近代以来的欧美日等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主要包括:1.近代以来欧美日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研究欧美日诸国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到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过程和在需求约束型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其中,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低迷是本中心近期研究的重点。2.对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政策效果的实证与分析。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主题的现代经济学产生于1936年,从理论演化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一直被大多数国家政府所使用。但是,当今世界经济与凯恩时代已有巨大差异,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本中心拟从理论产生的历史源头考察理论框架的“充要条件”,为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或警示。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合影
前排:左一是齐瑞福博士(后)、左二是中心主任陈昭教授、右二是刘巍教授、右一是戴艳娟教授
后排:从左至右依次是陈川博士、徐芳燕博士、林彦樱博士、林友宏博士、
郭永钦博士、周迪博士、邓颖杰硕士生、黎泳硕士生
二、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之项目篇
【01】陈昭,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省技术转移的路径和协同运行机制研究(2018A070712033),研究起止时间:2018.12-2020.12,资助额度:5万元,主持人,在研。
【02】陈昭,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驱动力和理论分析研究(2018YGA006),研究起止时间:2019.01-2020.12,资助额度:8万元,主持人,在研。
(二)科研成果之专著篇
【01】刘巍,陈昭,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与解释能力——计量经济史视角的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39.8万字,2018.7,ISBN:9787306063878。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在研纵向项目汇
项目级别 |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学校认定) |
国家级 |
省部级 |
其他 |
总计 |
项目数量 |
1 |
1 |
9 |
7 |
18 |
(三)科研成果之论文篇

三、学术交流
(一)学术交流之团队成员出访篇
刘巍教授在中国社科院做学术报告:经济史的“独孤九剑”
——计量经济史研究中的逻辑框架与分析工具
2018年12月1日(周六)上午9:00-12:00,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巍教授在北京市国谊宾馆做学术讲座,主题为:经济史的“独孤九剑”——计量经济史研究中的逻辑框架与分析工具。

刘巍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开展“经济史学家论坛”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为“经济史学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二,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合办,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常旭副研究员主持,评论人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史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兰日旭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隋福民教授和中国社科院近史所任智勇副研究员。

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隋福民教授点评刘巍教授的学术讲座
刘巍教授讲座的核心内容是:计量经济史研究的一般思路,经济学理论的“生日”决定理论的时间局限,经济学理论的“出生地”决定理论的空间局限,经济史研究的最高境界:修正、补充和发现经济学理论框架。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兰日旭教授和刘巍教授交流学术心得
刘巍教授师从著名经济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刘佛丁先生,1998年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史。

中国社科院近史所任智勇副研究员和刘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刘巍教授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十多部学术专著,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课题,获得过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奖。在研究目标层面倡导“经济史研究的最高境界是修正、补充和发现经济学的逻辑关系”之理念;在科研操作层面上践行“计量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合并研究”之思路。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袁为鹏研究员和刘巍教授交流学术
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应邀参加第五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2018)暨商贸演进视角下的货币金融变迁研讨会
2018年10月13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应邀出席第五届全国经济史学博士后论坛(2018)暨商贸演进视角下的货币金融变迁研讨会,其中,刘巍教授作了主题报告,陈昭教授担任主场会议的主持人,主持了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卫荣先生的主题报告《论中国货币的起源》,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王文成先生的主题报告《宋元时期的纸币之锚》,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主任陈志武先生的主题报告《历史大数据和经济史研究前景》。

刘巍教授作主题报告
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史学会和中国商业史学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会议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召开。

刘巍教授在会场与学者们交流

刘巍教授在分会场点评学术论文
会议分主题报告和分小组报告两种形式展开讨论。刘巍教授在主会场报告了学术论文《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传导机制刍议》,并现场全面点评和总结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许存健报告的学术论文《清代商税思想对关税制度的影响》。陈昭教授点评了河北经贸大学杨在军教授的论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英美烟公司劳资冲突研究》,并作为第三组讨论会的组长对本组报告的所有论文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发言,提出的切入点和逻辑思路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陈昭教授在主会场主持会议
出席本次学术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瑶琪等近100余名专家、博士后。这种高强度的集中学习和交流的会议方式拓展了与会人员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术灵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本次学术会议的各位与会专家和学者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成功的为中国经济史同仁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陈昭教授在会场做小组报告总结
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应邀参加2018 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
暨“商路·商帮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年8月25-2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应邀出席2018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商路·商帮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山西大学主办,由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和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在山西太原市三晋国际酒店大厅召开。

陈昭教授在会议主会场
会议分主题报告和分组报告两种形式展开讨论。刘巍教授报告了最新的研究论文《改革开放40 年中国政府政策对广州出口总量的影响研究》,陈昭教授报告了《近代中国若干年度政府购买时序数据的估算(1903-1936)》。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分别点评和总结了两位学者现场报告的论文:《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变迁及特征探析》和《民国时期火柴业市场结构的演化及绩效——以刘鸿生火柴企业为中心》。陈昭教授作为第三组的代表,对该组报告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理解思路。

陈昭教授在会议主会场做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会议历时两天,来自全国各地共306名中国经济史学者和专家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其中有78位专家学者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上做了学术报告。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拓展了与会人员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术灵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本届研讨会成功的为中国经济史同仁搭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
戴艳娟教授应邀出席中国投入产出学会2018年度专题研讨会
2018年8月1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戴艳娟教授受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邀请,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第二会议室出席了2018年度中国投入产出学会专题研讨会,并做了学术报告,题目是:中美各行业全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测算——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该会议由中国投入产出学会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会议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分主会场和分会场两种形式展开讨论。戴教授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强烈兴趣,戴老师和与会专家详细交流后,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

戴艳娟教授在小组研讨会上做报告
戴教授在日本留学10年,授予日本法政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统计研究》、《经济学季刊》、《财经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此次学术会议对于推动投入产出法的前沿思想和计算方法向前发展,以及加强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与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戴艳娟教授与专家们交流学术前沿问题
林友宏、郭永钦博士参加第六届亚洲经济史年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教师林友宏、郭永钦,于2018年9月21-22日在香港参加了由亚洲经济史学会和香港大学经济系主办的第六届亚洲经济史年会。会议由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致开幕词,龚启圣教授(James Kai-sing Kung)做开场报告。会议主要分为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东南亚企业与金融研究、人力资本与劳动生产、战争与冲突、经济的长期表现、东南亚商业与贸易、儒教文化与社会流动性、劳动力市场与福利、日本经济史、疾病与发展经济学、银行制度与金融研究、货币与市场整合、土地产权、精英制度与不均衡、水利史与中国历史气候变迁、韩国的工农业发展以及“大分流”相关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探索等十余个主题会场,历时两天,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最后由Economy History Exploration主编Kris Mitchener、伦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德斌和陈志武教授做总结发言,谈及了英文经济史类论文期刊投稿、审稿、用稿情况与发表相关经验与技巧,对青年学者鼓励较多,使参会学者收获颇丰。

林友宏博士作报告
会上林友宏老师做了“The impact of political turmoil on public health evidence from the malaria outbreak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报告通过实证的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长期影响的证据。

郭永钦博士作报告
郭永钦老师做了“Occupational structure in imperial and Republican China (1640-1952)”的报告,利用了历史资料中出现的调查统计数据,估算中国在前近代时期的职业结构特征与比例。两位老师在提问环节和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场气氛热烈活跃,取得了较好的评价。
林彦樱参加在日本京都大学举办的第54届
日本经营史学会全国大会
2018年9月29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林彦樱老师参加了在日本京都大学举办的第54届日本经营史学会全国大会,并在会议上做了独立报告,题目是:战后日本小规模零售商的企业行为。在报告中,林彦樱利用日本《国民金融公库调查月报》等一次文献,分业种和地域,详细考察了作为战后日本的小规模零售商如何应对超级市场等新兴流通大企业的冲击,并强调小企业的主体性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此外,林彦樱还参与了该学会“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Business History Research in Japan and China”的小组讨论。


林彦樱博士在会议现场
日本经营史学会是日本经济史领域的三大学会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关于企业史(Business History)的最大规模的学会,成立于1965年,在国际企业史研究方面享有很高声誉。
林友宏博士参加“第六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
年会”并作主题发言
2018年7月14—15日,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林友宏博士赴山东烟台参加了“第六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本次会议由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主办,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合办,共有200余人参加。

林友宏博士作报告
林友宏博士在“近代以来的农村经济”分会场汇报了《点亮中国:小水电建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论文。他的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后的小水电建设显著提高了农村人均用电量和农村人均社会产值,并且小水电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主要产生于非农部门,而小水电作为基础设施对乡镇企业能源的保障作用被证实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汇报论文后,林友宏博士与在场的老师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林友宏博士获得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奖(2017年度)
此外,林友宏博士荣幸地接受了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德斌教授颁发的第三届“南都量化历史研究最佳论文奖(2017年度)”。该奖授予其在“第五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上汇报的《“瘴气”的阴影:文革时期疟疾大爆发的长期健康影响》一文。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郭永钦博士赴清华大学参加
“第二届财税史论坛”纪要
2018年12月15-16日,由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财税史联合课题组、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财税史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郭永钦博士在会场做学术论文报告
会议主要分为主题演讲和论文汇报两部分。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郭永钦博士参与了论文汇报部分,以明清以来经济史料数据中数位与“算位”问题研究为题,从会计、政策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明清赋役文献中数位和算位的问题,梳理了经济史中数据使用的问题。

郭永钦博士与专家们合影留念
会议论文所运用的资料丰富,讨论非常激烈,有不同思想的碰撞,点评精彩独到。本次会议论文与经济史、社会经济史、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变迁等结合起来,拓展了经济史研究的领域,并更加深入地探讨财税问题后的深层命题。
(二)学术交流之名家来访篇
林建浩学术讲座:如何测度央行行长的口风?——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
2018年10月18日14:30-17:0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特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林建浩副教授在院系办公楼301会议室开展学术讲座,题目是:如何测度央行行长的口风?——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文本分析方法。中心主任陈昭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刘巍教授,安苑副教授,康锋莉副教授,吴周恒博士,张振华副教授,徐芳燕博士,陈川博士,林彦樱博士,李翠兰老师,商学院王秀芝副教授以及其他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等,会议现场济济满堂,座无虚席。

林建浩副教授学术报告进行时
林建浩副教授的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重要文献、央行行长沟通指数的构建、敏感性分析、央行行长沟通指数的谱分析、结论启示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这几个方面,报告方式由浅入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丝丝入扣,环环相连,听众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由一开始的迷茫和疑惑到最后的惊喜与释然,不仅理解了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研究思路,增强了对科学研究的自信心,更是享受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带来的精神愉悦。

学术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学术报告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最后的30分钟的互动环节中,陈昭教授、安苑副教授、吴周恒博士和徐芳燕博士都抓住难得的机会和林老师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交流。大家都表示收获很多,不仅希望有机会能和林老师合作学术研究,更希望中心能开展更多的类似讲座,这样大家才能有机会和一线科研工作者零距离交流,这对搭建学术平台、提升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科研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林建浩副教授和在座师生互动交流
最后,陈昭教授总结陈词,对在座的硕士研究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鼓励大家做科研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科研是乐趣,乐在其中,妙不可言,并请大家持续关注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以后的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陈昭教授总结陈词
王霞学术讲座:混频因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应用
2018年11月8日14:30-17:0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特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王霞副教授在院系办公楼301会议室开展学术讲座,题目是:混频因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应用。中心主任陈昭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出席本次讲座的还有中心成员徐芳燕博士、陈川博士、经贸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康锋莉副教授、财政系系主任安苑副教授、金融学院的邹亚宝老师以及各学院的研究生等、本科生等。

王霞副教授开始学术报告
王霞副教授的报告从因子分析开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家不仅领悟了混频因子模型、模型估计的改进方法,而且理解了混频因子模型在构造经济景气一致指数、GDP的即时预测、GDP月度序列的构建和中国经济周期的混频测度中的详细应用,大家对于混频因子模型预测的优越性和准确性感到由衷的惊讶和赞叹。

王霞副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在互动环节中,在座老师和同学们都抓住难得的机会和王老师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并一起展望了混频因子模型的广阔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大家表示收获满满,欲犹未尽,表示非常感谢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能提供这样的学术平台,让年轻人可以和一线学术大咖们面对面交流,不仅成功搭建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学术桥梁、提升了与会者的科研能力,更是激发了科研兴趣、增强了科研信心。最后,陈昭教授总结陈词,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王霞副教授和在座师生畅谈学术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陈昭教授总结陈词
四、学术研究
五、中心喜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