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依托经贸学院,基地主任陈昭教授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经济贸易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基地成员包括:刘巍教授(南开大学博士毕业)、戴艳娟教授(日本法政大学博士毕业)、林友宏讲师(上海财经大学博士毕业)、郭永钦讲师(复旦大学博士毕业)、陈川讲师(南开大学博士毕业)、林彦樱讲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毕业)、徐芳燕讲师(暨南大学博士毕业)、周迪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毕业)。
中心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近现代计量经济史研究”和“欧美日近现代计量经济史研究”。前者研究近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主要包括:1.近代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估算。这是近代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的基础工作,由于中国历史资料一向不重视统计数据,多以虚数大略估之,造成今天研究工作的“瓶颈”。我们先前估算或补足了近代中国50年的GDP、狭义货币量、消费额等数据,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估算,如,时间序列的投资额、资本存量、广义货币、政府购买、财政收支等。2.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研究。在估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做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研究。3.新古典理论框架的实证与分析。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假设之一是“政府充当守夜人”,而纵观欧美日等国的近代经济史,政府无一不干预经济,新古典经济学无法以欧美日等国的经验实证和判断。1887-1936年的中国政府无力干预经济,甚至连“守夜人”都不合格。以近代中国的经验对新古典经济学做出实证研究,会有一番新意。后者研究近代以来的欧美日等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主要包括:1.近代以来欧美日宏观经济运行。主要研究欧美日诸国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到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过程和在需求约束型经济条件下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其中,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低迷是本中心近期研究的重点。2.对现代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政策效果的实证与分析。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主题的现代经济学产生于1936年,从理论演化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一直被大多数国家政府所使用。但是,当今世界经济与凯恩时代已有巨大差异,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大打折扣。本中心拟从理论产生的历史源头考察理论框架的“充要条件”,为调控政策提供依据或警示。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合影
前排:左一是齐瑞福博士(后)、左二是中心主任陈昭教授、右二是刘巍教授、 右一是戴艳娟教授
后排:从左至右依次是陈川博士、徐芳燕博士、林彦樱博士、林友宏博士、 郭永钦博士、周迪博士、黎泳硕士生、邓颖杰硕士生
二、科研成果
(一)科研成果之项目篇
【01】陈昭,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暨教育部战略基地2017年度重大课题招标项目:欧洲一体化要素自由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借鉴(17ZDA21),研究起止时间:2018.01-2018.12,资助额度:8万元,主持人,在研。
【02】陈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对粤东西北开放路径的影响与区域协调发展模式研究(2018-L10),2018.07-2020.12,资助额度:2.6万元,主持人,在研。
【03】周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平与效率协调视角下的广东省工业碳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研究,2019.01-2021.12,资助额度:10万元,主持人,在研。
【04】林友宏,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疟疾流行与防治对收入长期影响的机制研究,2019.01-2021.12,资助额度:9万元,主持人,在研。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在研纵向项目汇总
(二)科研成果之论文篇
三、学术交流
(一)学术交流之团队成员出访篇
2018年7月7日—9日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应邀去北京参加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的中国商业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商业改革四十年论坛。刘巍教授和陈昭教授均当选为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
刘巍教授当选为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
陈昭教授当选为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
郭永钦博士参加“第一届中国经济史
青年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2018年4月13—15日,中国计量经济史中心郭永钦博士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经济史青年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和知名经济史研究专家共同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研究员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国内经济史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强调了青年学者对深化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积极作用。
大会参会成员集体合影留念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投稿论文227篇,入选论文共50篇,主题涵盖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研究的相关议题,以及经济史理论和方法探讨等。研讨会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郭永钦博士作了主题发言,论文讨论了清代财政制度与行政区域变动的关系,并结合量化史学方法,展示了财政数据分析对经济史的重要性。点评专家对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会学者之间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产生了思想和学术的交锋和碰撞。
郭永钦博士在会场做学术报告
最后是“期刊与学术研究”专题讨论环节,与会的期刊代表介绍了期刊的基本情况,并就期刊建设与经济史学研究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高超群研究员主持了闭幕式。会议并宣布“第二届中国经济史青年学术研讨会”将由《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主办,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在上海召开。
林彦樱博士在东京大学参加“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会
博士论文报告会”并做学术报告
2018年6月23日上午,林彦樱博士参加于日本东京大学举办的2018年“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会博士论文报告会”,并做了题为“战后日本小规模零售商的存续与演变”的报告,报告由东京大学谷本雅之教授主持。
林彦樱博士在会场做主题发言报告
“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会” (原名“土地制度史学会”)是日本经济史领域的三大学会之一(另外两个是社会经济史学会、经营史学会),创立于1948年,事务所设在东京大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博士论文报告会”是该学会每年一度的“春季学术大会”的一个环节,并在会后设置了与日本出版社商讨博士论文出版事宜的讨论会。
在报告会上,林彦樱博士简要地介绍了博士论文的内容。林博士的研究对象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零售商店,探讨它们在战后日本如何在新型零售企业发展的冲击下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问题。林博士在博士论文中,运用了许多新数据和新史料,从家庭经营的劳动过程、就业者的就业行为等视角出发,证明了这些小商店以“家业”的存续为经营动机,通过充分调动家庭劳动力等家庭资源,灵活地应对外部市场冲击,在这一期间实现较为持久而稳定的经营,从而对修正了传统观点对小规模零售商的认知。报告结束后,东京大学谷本雅之教授、庆应大学柳泽游教授针对林博士的报告进行了提问。
(二)学术交流之名家来访篇
四、学术研究
林友宏博士学术讲座:社会科学因果关系
识别方法介绍(双重差分模型)
2018年5月31日下午,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林友宏博士在院系办公楼301会议室开展学术讲座,题目是:社会科学因果关系识别方法介绍(双重差分模型)。出席讲座的有刘巍教授,陈昭教授,戴艳娟教授,吴周恒博士,徐芳燕博士,陈川博士,周迪博士,林彦樱博士以及来自各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等。陈昭教授主持本次学术讲座。
林友宏博士讲解社会科学中因果关系识别问题
(双重差分模型)
林友宏博士首先从如何定义因果关系开始谈起,循序渐进的介绍了DID基本模型的设定方法、DID模型的含义、更一般的双重差分模型、双重差分模型控制变量的设定方法、多个事件的双重差分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等。林博士细腻流畅、由浅入深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大家逐渐认识到控制变量不仅可以降低系数的估计误差,并且能减轻“处理”的非随机性问题。会议期间不断有老师和同学举手发言,参与讨论,全场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思想激烈交锋。
林友宏博士和台下师生的互动
最后,林博士带领大家一起对DID模型的经典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包括:土豆种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Nunn & Qian),美国钩虫病防治对个体的影响(Bleakley),并向大家推荐了实证研究方面的学习参考书。会议结束后,仍有老师、同学和林博士继续探讨DID 方法的软件实现等方面的问题。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学术会议对自己的学习和科研有很大帮助,开阔了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灵感。
陈昭教授和林友宏博士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陈昭教授总结陈词时对在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谆谆教导,提醒同学们在学术讲座前应该先去研读相关文献和专著,有针对性的听讲座,这样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陈昭教授也强调了高水平论文的撰写方式和注意问题,鼓励大家培养科研的信心和乐趣,并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的系列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陈昭教授总结陈词并寄希望于年轻老师和同学们
五、中心喜讯